校地联动共筑空天梦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以党建赋能产学研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5-03-27浏览次数:1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2025年全国两会部署,深化航空航天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325日由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大型客机集成技术与模拟飞行全国重点实验室党建联盟联合主办,海联智谷科创园承办的“校企地融合·智创未来——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交流会暨传达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主题活动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是大型客机集成技术与模拟飞行全国重点实验室党建联盟2025年首次联合党建活动,通过“党建+校友+产业”的创新模式,搭建了高校、校友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协同发展平台。


校际交流促发展:党建联盟共话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

上午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主楼2604会议室,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仇书记、孙主任与党建联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8研究所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共建单位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仇书记首先介绍了系的发展情况和党建构架,表示希望依托党建联盟的平台,在当前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共同探索航空航天领域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孙主任分享了系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与实践路径,强调注重数理基础与创新能力的双重培养,以“课程教学-科研训练-产业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打造航空航天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陈杰院助介绍了院党建构架、专业设置、招生及科研特色,特别是在无人机飞控、电气工程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突出成果。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教工党支部孟岭超书记则分享了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的建设经验,该校区以航空发动机材料、适航技术为特色,在师资队伍年轻化方面成效显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8研究所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支部童明书记介绍了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表达了把党建与发展融合,强化与高校深度合作的意愿。




红色教育强根基:党建联盟参观陈望道故居感悟初心

中午,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党员与共建单位党员代表共同参观了复旦大学陈望道故居“玖园”。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地,同志们重温“真理的味道”,领悟科技工作者“科教报国”的使命担当。来自党建联盟各单位的党员代表们纷纷感慨,科技创新的火种需要红色基因的滋养,这是我们开展联合党建的意义所在。



两会精神入蓝图:党建联盟同上一堂课共谋未来

下午,与会人员赴海联智谷科创园开展两会精神学习和党建联盟校企地协同发展共谋创新专题交流。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丁光宏教授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宣讲,着重解读了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传统、新兴、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并聚焦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相关举措;全国人大代表周桐宇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深刻剖析了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实践路径。另外上海航天第804所副所长陈大吾围绕“商业航天发展现状与趋势”也作了专题报告,深入剖析了航天产业的发展趋势,强调了高校、企业与园区在航天产业中的协同作用,能为后续合作落地生根奠定坚实基础。




锚定未来再出发:企地校友力量赋能产学研融合

本次活动的亮点在于首次整合了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三方资源。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创业创新俱乐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邀请多位在航空航天领域创业的校友企业家参与,为校企合作注入新动能。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华彪表示:“校友会是连接母校与社会的重要平台,通过整合校友资源,我们能更好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最后来自校方、企业、产业园、校友方的与会嘉宾,围绕发展党建联盟优势、校企地多方合作、共同服务航空航天领域科研攻坚等话题展开热议。上飞院试验验证中心主任李正强表示六方共建机制让各自为战变为协同作战,为服务国家大飞机事业注入了新动能。下一步,党建联盟将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推动协议内容落地见效,以高质量党建护航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本次党建活动是联盟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年度活动。以红色教育铸魂、以校际交流聚力、以校企合作赋能,成功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通过深入探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与产业升级的融合发展路径,各方进一步凝聚了“以党建促业务、以合作谋发展”的共识。


展望未来,大型客机集成技术与模拟飞行全国重点实验室党建联盟将持续深化六方共建机制,推动“党建共学、人才共育、技术共研”三项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也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各共建单位携手,共同谱写航空航天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篇章,为我国大飞机事业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