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9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总决赛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的HyperX小组参与了此次总决赛,展示了小组在高超音速飞行控制方向的作品,最终在“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分系统设计”组中取得了小组第四的成绩,获得了优秀奖。小组的指导老师为艾剑良教授,队员有17届博士杨曦中和13级直博生陈祺、张立东。这是自主飞行与控制团队继1月份举办的2017 AIAA SciTech Forum的研究生论文比赛后在今年获得的第二个奖项。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主办,欧盟QB50立方星低热层大气探测委员会、中国无线电协会业余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未来飞行器技术与创新,旨在提高广大研究生在航空航天领域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业界发掘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今年的大赛总共分为六个组别:
(1)航空器(固定翼、旋翼及其他)设计;
(2)航天器(含跨大气层飞行器)设计;
(3)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分系统设计;
(4)其他创新型飞行器设计;
(5)航空、航天分系统设计;
(6)飞行任务设计;
本届大赛共有全国78个高校、科研院所的442支队伍,合计1786名研究生报名参赛,经过几番选拔, 32家单位的100支参赛队伍入围了本次大赛的决赛。
决赛中,各小组展示了他们在航空航天器设计中的新颖构思,部分队伍还结合了飞行器的现场试飞来进行作品展示。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的HyperX小组的作品为“针对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的L1自适应飞行控制器设计”, 该设计基于非线性动态逆 (Nonlinear Dynamic Inversion, NDI)以及L1自适应控制方法,前者简化了控制系统的结构,后者提升了系统的控制性能及鲁棒性。进一步,小组采用基于NDI的L1自适应控制方案, 对长机/僚机式高超音速双机编队进行了飞行控制器设计,并利用FlightGear实现了编队飞行场景的实时显示。
该组竞争激烈,入围决赛的国防科技大学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制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展示了超燃冲压发动机设计和高空无人机防冰方案两个设计;西北工业大学作为传统航空院校,展示了两个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总体概念设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作品为火箭回收着陆装置的设计;中国科学院大学参赛队结合仿生学原理设计了临近空间扑翼飞行器……最终,航天三院参赛队的作品“蓝鲸灵”飞艇预警平台凭借其在各比赛环节中的优异表现,获得了小组第一的成绩。
决赛期间组织方还邀请到了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报告。如“八一奖章”获得者,英雄试飞员李中华大校,他发表了题为“筑梦空天,强国兴军”的主题演讲;国际宇航联合会的Rochus教授做了题为Is Going to Space Still Worthwhile的报告,对太空探索的必要性给出了生动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