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至5日,“罗麦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总决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举行。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艾剑良教授课题组两项作品入围总决赛。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15级博士生周楠主持的作品《“天启”矢量动力四轴高机动性无人机系统》,18级博士生王亮主持的作品《“天弩”仿生无人机系统》均取得了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总决赛参赛代表合影(从左至右:王亮、周楠、王之豪、高升)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一,大赛以飞行器技术创新为主题,旨在为研究生打造一个创新平台,启发创新思维,提高研究生飞行器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人才培养与科技进步。据了解本届大赛共有来自94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392支队伍报名参赛,提交作品338件,通过初赛的激烈比拼,最终有来自37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00支参赛队伍入围决赛。通过现场答辩和实物展示等环节评审、专家委员会表决和大赛组委会审核,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65项。
“天启”矢量动力四轴高机动性无人机系统作品组由周楠、吴加正、谢文雅组成。该作品设计应用于现代化战场环境中收集情报。具备高机动性能,装有复杂的航摄仪和电子侦察设备,获取情报供决策参考。独特小型化设计的“倾旋机臂+四旋翼”矢量动力系统实现高机动性;六向智能避障系统的设计,实时检测预判执行避障;全新设计的高精度室内定位导航系统,使“天启”具备优秀的室内飞行性能;基于头部运动识别的全景VR控制系统,无需操作复杂的控制设备,与无人机所在空间环境进行交互,实现体感智能化飞行控制;人脸识别追踪等。
“天启”矢量动力四轴高机动性无人机系统飞行测试
“天弩”仿生无人机系统作品组由王亮、高升、王之豪、朱星宇、何毅杰组成。从动物世界获取灵感,仿生技术正颠覆无人机。无人机在实际应用中,动态目标识别与获取一直是无人机系统发展的难点,飞行环境较为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本作品通过多角度摄像头组构建三维空间坐标系,激光雷达构建精准的环境模型,设计目标自动识别与获取系统,并引入规划算法对无人机航迹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同时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构建无人机全向智能避障系统。
“天弩”仿生无人机系统三维设计图
“天弩”仿生无人机系统飞行测试
总决赛参赛师生代表合影留念
本次竞赛得到了研究生院、航空航天系的大力支持。不仅提高了参赛队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我校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知名度。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着力增强广大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发掘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