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与欢聚 ——数学7818毕业三十周年返校活动

发布时间:2012-07-13浏览次数:269


    2012年7月7日至9日,在毕业30周年之际, 78级复旦数学系校友相约当年“高考”的日子一起返校,感恩母校老师,共续同窗友情。

    7月7日上午,以“怀旧·欢聚”为主题的数学系78级(7818)毕业三十周年庆于复旦大学邯郸校区逸夫科技楼报告厅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百多位校友和五十多位当年的老师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八十多岁的夏道行院士从美国远道赶来,李大潜院士、洪家兴院士等也都早早到场,和7818的同学们叙旧合影。常务副校长陈晓漫代表学校出席并讲话,数学学院、外联处和复旦大学校友会的相关负责人也与会见证。大会由数学系78级校友潘皓波主持。



    活动在全场起立齐唱复旦校歌拉开序幕,随后为三十年来已故老师、同学默哀。大会播放了同学们制作的三十年风采纪念短片时,现场从久别重逢的热闹中静穆下来。从入学时的青涩,到久别后重逢的喜悦,三十年的流金岁月在屏幕上静静流淌,大家都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大学时代,重温了同学间历久弥新的深厚友情。

    为了这次聚会,7818的同学们已经筹备几年。数学三班的李骏校友代表本次活动的筹委会回顾和介绍了两年来大家为这次活动所做的点点滴滴,感谢师长们多年的教诲和感谢母校、母校校友会给予这次活动的鼎力支持。

     7818五个班级(一班、二班、三班、计算数学班和力学班)的同学代表陈孩未、王立伟、严克任、窦一康、周永胜校友一起登台,讲述各自班级的故事和相关的筹备工作,他们对同学和师长崇敬和美好的回忆不时激起全场的欢笑共鸣。五位同学妙趣横生的讲述,让昔日的师长和同窗再次找到了当年校园的感觉,并为同学们如今取得的成绩而骄傲。


    数学学院李大潜院士代表老师致词。李大潜院士说,“学校要建设一流大学,不只靠我们在学校里工作的教师和职工,还要看学校每年培养出来的一批批学员,走上社会,到各行各业去建功立业的情况。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深感同学们的确无愧于母校,无愧于国家,更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

    作为校方代表和77级的学长,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晓漫发表讲话,对7818的校友们重返母校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简要通报了复旦大学尤其是数学学院近年来所取得的建设和发展,有刚故去的谷超豪先生所提议设立的上海国际数学中心已奠基成立等信息。最后,陈校长表示,热诚欢迎校友常回母校走走看看,继续关注和支持母校的建设和发展。


    留在数学学院和力学系的7818成员吴正、邱维元老师主持感谢师恩活动。由同学代表向每一位老师赠送纪念品。同学们递上礼物之时向老师们致以最真诚的感激。礼物虽轻,将始终寄托着同学们的浓浓深情。为本次活动而筹集的7818校友基金,截止7月8号共募集钱款482018元。陈晓漫副校长和外联处张宏莲处长代表学校向各班级的同学代表颁发了捐赠证书,感谢校友们的关爱和奉献,祝愿7818校友基金不断发展壮大,成为7818校友关心支持母校发展的纽带。


    在美国的刘庆瑞校友,得悉本次聚会筹备的活动后,激动地要为这次聚会作歌一首。由他亲自填词,并邀请了他的朋友帮忙谱曲,完成了歌曲《重逢》(College Reunion)。上午的庆典活动,在刘庆瑞校友倾情而做的《重逢》歌曲声中结束。


    大会结束后,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移步昔日数学系所在地“小白宫”600号前合影,并在600号草坪的东南角举行了雕塑“无穷大”的揭幕仪式。“无穷大”雕塑由7818集体捐赠制作,外形似 “无穷大”数学符号。据介绍,“7818无穷大”有多层寓意:无穷大、莫比斯环和各式数学符号代表7818的数学特质;落成在草坪上各个角度看都是“8”,从上往下看犹如水龙畅游,恰逢今年是壬辰年,即水龙年,寓意校友和母校事业风声水起,龙腾飞跃。


    中午,校友们来到旦苑餐厅用餐,感受当年的校园生活。下午,各班的班聚座谈会分别在光华楼东主楼数学学院和力学系举行。三十年后,同学们再次聚首,感恩母校的培育,畅谈这些年来的经历和感悟,同学们妙趣横生的发言,引得同学们频频开怀大笑,活动现场气氛空前热烈。


 

    傍晚时分,同学们从光华楼出发赶往崇明徐根宝足球基地,继续下一阶段活动,途中还参观了江湾校区。当晚,各班校友身着代表班级不同颜色的纪念版T恤,欢聚根宝足球基地餐厅,举行了“欢聚与怀旧”主题晚宴。

    8日,7818校友们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在崇明徐根宝足球基地举行了足球赛、大怪路子比赛和班级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前,他们踏入复旦,组成一个特殊的班级,同学年龄“方差15岁”。特殊年代的大学生,带着强烈的时代烙印,走出复旦,走入社会,融入世界。三十年间,在他们中间,有院士将军,有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社会贡献力量的各类专业人才。有创业的勇者,也有在金融领域长袖善舞的精英。有在海外获得学界认可的终身教授,也有默默耕耘三尺讲台的普通师者,他们都以继承复旦数学学派衣钵为荣为傲。他们的聚会体现着醇厚的复旦数学特色,保持着纯粹的同窗之情师生之谊,体现着浓厚的钻研气氛和学院风范。这个班级也因此被网友称为复旦“史上最牛班级”。

《复旦人》记者:徐驭尧/文 安淼/摄影

转自:复旦大学校友会